timefinger

你总让我心软

《但丁密码》影评:人类总是该死

  人类需要被消灭的理由很多,滥砍树木要死、污染水源要死、侵犯物种生存领地要死,甚至连总数太多都应该去死。反派们似乎总能为他们和同类想出各种有趣的死法,从原子弹到病毒,无所不包,无所不有。

  诞生伊始,人类便乐意打着自卫的名义制造种类浩繁的武器,美名其曰保护自己,这是我们和动物的不同的一点。大自然赋予动物尖利的爪牙去为生存奋斗,给人类的则是聪慧的头脑和孱弱的四肢,使我们的头脑得以在锻炼中进化,在进化里放大欲望。

  欲望最终使我们强大并且不正常。因此为了遮羞,我们在行动前要冠上一个好听的名义,爱的名义尤其适合,它纯白无暇,即使做出暴行也能说成牺牲。

“我留下了一份遗产,它指向地狱”


  开始的一切镜头都在摇晃,喘息和脚步,追逐与被追逐,从圣佛罗伦萨广场的早市到巴杰罗美术馆前的十字路口,“猎犬们”正追逐着一只名叫翁贝特朗·佐布里斯特的“兔子”,一只持有危险物品的“兔子”。现在“兔子”无处可逃了,他被“猎犬”们逼到教堂高高的尖顶,背后是天空和美丽的佛罗伦萨,一个孕育了艺术和奇迹的法国城市。

“你的所为真是疯狂之举!①”

“看在上帝的份上,”他们喊道,“告诉我们你把它藏在哪儿了!②”

“兔子”手脚并用地爬上护墙,知道自己今天即将死去,但死亡会保留最后的秘密,

  它是未来。

  它是救赎。

  它是地狱。

  阿门!

(前面参考过原文楔子的句式结构和地理名称)

  《但丁密码》改编自美国作家丹·布朗的作品《地狱》,相比这一部,他的其他作品《达芬奇密码》和《天使与魔鬼》各位应该会更熟悉一点,也算是我们那段年龄里的装逼必读书目。

  文章开头的部分描述了一切事件的始因——即片中佐布里斯特之死。

  美人大多相似,反派亦然。佐布里斯特钱多得和他的头脑一样疯狂,因此他有足够的时间和财力去实现一件天才设想——“制造可以使人类数量减半的超强致死病毒”。电影里将他设定为一位激进言论者,认为拯救未来只有减少人类的数量才能做到。,考虑时间和篇幅限制等诸多原因,佐布里斯特的电影形象过于单薄,而粗略扫读原文后你会发现其实称他为“宗教狂热者”更加合适。相比原著狂想般的呓语,热烈扭曲的自我陶醉人格,电影中的反派反而表现稍稍正常人了点。

  凡事事出有因,看完《但丁密码》我一方面为电影从头到尾的紧张氛围感到赞叹,令一方面也十分好奇于电影中出现的种种宗教隐喻画面和相关线索。通过搜索了解作者丹·布朗的家庭经历,我们可以略知一二。

  出生于美国新罕布夏州的艾斯特镇的丹·布朗有一个很奇怪的家庭组成。他的母亲是职业宗教音乐家,在教堂演奏管风琴。父亲则是一名数学教授,撰写过教课书,退休前在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教授数学③。宗教与科学,浪漫与理性,在这种相互矛盾的氛围下成长的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自然与众不同。因此哪怕他最终以严谨的解谜推理小说出名,你仍旧可以在其所描述的文字中感受到作者内心饱满的激情和浪漫的幻想,那些关于音乐、绘画、雕塑等一切美好之物创造了渊博优雅的符号学博士罗伯特·兰登,也成为独属于丹·布朗的创作源泉。

关于线索

“我该信任谁?——波提切利与他的《地狱图》”

  提要:“我失去了两天记忆,醒来时头上有枪伤,躺在医院里,现在我在一个认识不到半天的女医生家中,刚从一个德国女人的追杀里逃脱,狼狈地像条死狗。”


  比孤立无援更糟糕的是茫然无知,身处异国却不名来由,周围只有相识不到半天的女医生西恩娜可以信任,伴随如影随形的幻觉和剧烈的头痛,兰登博士被拖入一次又一次麻烦。

  幻觉可以看作本片的线索之一,博士最初的幻觉有点像现代版的末世录,反复出现的黑衣蒙面女子,扭曲挣扎的罪人和将街道淹没的血河象征了第一道谜题,而鸟喙面具的意象需要借助原文来解释,“在符号学领域,鸟喙或者长鼻面具的独特形状基本上就是黑死病的代名词。公元十四世纪席卷整个欧洲的那场致命瘟疫,在一些地区,甚至夺走了三分之一居民的生命。大多数人认为“黑死病”之所以叫“黑”死病,是由于患者因生坏疽和皮下出血导致肌肉发黑;但实际上“黑”字指的是这种传染病在民众中造成的极度恐惧。④”这个具体详细的解释暗示了灾难的性质和佐布里斯特本人的理念。

  黑死病发病的痛苦对应电影开始“痛苦带给人类新生”的理念,电影后半部分提到佐布韦斯特曾说“黑死病导致的人口大量减少使文艺复兴得以出现”,相关谜题的设置也显示出他本人对这一文化的渊博与痴迷。

  因此可以说鸟是引子,引出整个谜题的冰山一角。

此外顺便提一下初始镜头,电影开始部分采取男主兰登博士的视角,使用大量抖动摇晃的镜头、快速的切换、模糊以及细节特写,这些都是符合脑震荡后遗症者感官的画面,观看时会产生强烈的不适感,但很容易将人带入到电影剧情,加上一环扣一环的情节设计,整场下来不说头昏脑涨,手心确实汗湿一片。

“CERCATROVA(去寻找,你将会发现)——瓦萨里与《马西阿诺之战》”

  提要:博士与女主一行人通过地狱罪人的顺序和他们身上的字母排列得到密码CERCATROVA,密码印在瓦萨里的大型壁画《马西阿诺之战》中的一面绿色战旗上,由此确立第二条线索的所在地韦基奥宫。

  电影《地狱图》的下方写有一行文字:“只有通过死亡之眼才能瞥见真相”。

  原著兰登两年前曾做过一场但丁《地狱篇》的讲座,讲座名称是“神圣但丁:地狱的符号。”电影里没说明,但我们能知道地狱象征但丁,地狱之眼象征但丁之眼,线索指向但丁的面具。

“贝雅特丽齐的背叛——在那血红的湖水之下酝酿,那里的泻湖不会倒映群星。”

  提要:书中的贝雅特丽齐(但丁挚爱的女子)背叛了但丁,现实中的贝雅特丽齐—“西恩娜”却深爱着诗人“佐布里斯特”。当栏栅关上的那一秒,兰登博士的信任被彻底击碎。

  写到这对比原著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地方,电影里西恩娜发现面具藏有文字的秘密,原著却是兰登博士发现的。同时水溶解丙烯石膏的方式也带有另一层隐喻,因为“耶稣·基督通过洗礼清除了你的罪孽,并通过水与圣灵带给你新生。④”

  至于为什么布夏尔和博士眼睛会发红,是因为两人都患有皮疹,它会导致双眼发红。而伊丽莎白·辛斯基博士不能生育是因为她童年时患有哮喘病,糖皮质激素(可治疗糖尿病by百度)摧毁了她的生殖系统。

  剩下的关于“欺诈总督和红色的泻湖”电影讲得已经很清楚,没必要多说。

  之前看的时候没想那么多,看完之后才发现自己差点错过了一部多么精彩的电影。除却上文我所描述的,电影里还有许多可深挖的细节,但因为只看过一遍所以不敢妄下定论。但以后应该会二刷三刷细读原著写个文评什么的。

  最后,真好看嗷嗷嗷。

评论
热度 ( 10 )

© timefinger | Powered by LOFTER